如何“洞”见万年,让遗址“活”起来?漳平正加快完成......

如何“洞”见万年,让遗址“活”起来?漳平正加快完成......

2023-07-27 龙岩市融媒体中心 转载
166 7

漳平奇和洞

加强保护合理利用

万年古洞重焕生机





7月17日,正值盛夏酷暑,在位于漳平市象湖镇的奇和洞内却清凉如春,这是一座有着上万年历史的古洞,因在此发现了距今1万多年的古人类遗骨和遗物而闻名。当天上午,漳平市奇和洞保护中心主任朱瑞宝带着干部来到这里进行例行巡查。


“奇和洞遗址是珍贵的历史遗迹,我们高度重视奇和洞的保护,强化日常巡查检查管理工作,并同现场管理人员了解情况,做好工作记录。”朱瑞宝介绍。


奇和洞遗址发现于2008年12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洞穴专题调查。



2009年至2011年发掘队对奇和洞洞口进行3次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史前人类遗骨、动物化石、石器、骨器等文物3万余件,经测定年代距今17000至7000年。特别是三具人类颅骨的出土,填补了福建乃至中国东南区域史前文化的空白,于是专家提出了“北有山顶洞人,南有奇和洞人”的论断。


2012年4月13日奇和洞遗址被评为“201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且位居全国第二;


201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列入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2020年5月,中国科学院付巧妹团队通过古基因组数据研究,确认8400年前的奇和洞人与台湾岛的阿美族和泰雅族人群具有最强的遗传联系,论证现今主要生活在中国台湾岛及太平洋岛屿等地的南岛语系人群,他们的祖先是福建及毗邻地区距今8400年的古南方人群,这对分析海峡两岸古人群的迁徙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文保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通过深化学术交流合作,做好项目跟踪对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重启遗址考古发掘等系列措施,对奇和洞遗址进行保护利用和宣传。”朱瑞宝介绍。


2022年3月10日,国台办批复同意在奇和洞遗址设立“海峡两岸南岛语族考古教学实习基地工作站”,漳平市充分发挥工作站的桥梁纽带窗口作用,利用南岛语族课题学术研究资源,与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签订南岛语族学术交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



项目建设方面,漳平市正加快完成奇和洞遗址展览馆、遗址博物馆、海峡两岸南岛语族考古教学实习基地工作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其中,海峡两岸南岛语族考古教学实习基地工作站(漳平市奇和洞遗址博物馆)项目已完成选址、可研、立项、安评、用地预审和选址意见书等项目前期工作;奇和洞遗址洞内环境整治项目正进行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申请;奇和洞遗址安防工程项目于今年5月由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完成项目专项资金预算书评审,目前正进行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申请,争取2023年底完成项目建设。



为进一步推动奇和洞遗址宣传力度,漳平市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5·18国际博物馆日、5·19中国旅游日等为契机,集中对外展示奇和洞遗址文物和资料图片,发放《奇和洞遗址保护条例》《奇和洞遗址文物》等宣传资料,进一步加强群众的保护意识,扩大奇和洞遗址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争取资金支持、加强科学合理规划、加强人才培训、深化交流合作,在保护好奇和洞遗址的同时,全面推动遗址的利用和宣传力度。”朱瑞宝表示。


END




版权提示: 本文转自:"龙岩市融媒体中心"的作品,点击查看原文

为您推荐

更多
点击右上角, 分享当前页面
首页